2020-06-18
企业在签订购销合同的时候,约定价款一般不特别注明是否含税,但也有少量合同注明价格为“不含税价”。那么,这样注明的合同有效吗?有没有税务风险?我们就这个问题,作简单剖析。
我们日常所说的含税、不含税,到底指的是什么税?
如前所述,有的企业在签订购销合同的时候,约定价格为“不含税价”。其中“不含税价”的税,到底是指什么税呢?按实务经验,这个税大多数情况下,或者默认情况下,仅仅指增值税。
购销合同中的价格,在不约定是否含税的情况下,它到底是含税的还是不含税的?
首先,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》并没有规定购销合同的价格是含税价还是不含税价,所以判断购销合同的价格是否含税,得依据其他法规。
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>及其它有关增值税法制,增值税为价外税,价格是价格,税额是税额。据此而言,购销合同中的价格,在不约定是否合税的情况下,可以判断为是不含税价。因为增值税是国家税法规定的法定义务,企业只能约定价格,不能约定税额。
购销合同中约定价格为“不含税价”可以吗?有没有税务风险?
既然增值税是价外税,按税制推断,购销合同中的价格在不明确约定价格是否含税的情况下,默认为不含税,由此推断,购销合同中约定价格为“不含税价”自然也没什么问题,当然也没有税务风险,只是有点画蛇添足罢了。
为什么经济实务大多数合同的价格都是含税价?
这个问题我不说明- -下,那就误人子弟了。
的确,在实务中我国几乎所有的合同价格都是“含税价”,这虽然与增值税制相违背,却是活生生的现实。这一点大家是必须了解的。至于说为什么是这样,只能说是交易习惯吧!
上一条: 直接将公司收入打入个人私户风险巨大